香港政府报告中提出复建居屋新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10月12日宣读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时,正式宣布为回应中低收入家庭的置业诉求,政府提出复建居屋的新政策。 新计划的对象是每月收入低于3万港元,主要是属首次置业人士的家庭。计划会提供实用面积约400至500平方呎(约37至46平方米)的单位,以可负担的楼价出售,初步估算为150至200万港元左右。 所谓居屋,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简称,是特区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营房屋并以低廉价格售予低收入市民。该计划在1970年代开始推行,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楼价暴跌,社会并经历持续通缩,港府最后在2002年决定逐步推出房地产市场,其后房委会宣布无限期停止修建居屋和其他资助置业计划。 但是近年来香港楼价又出现大涨,社会要求重建居屋呼声日高。曾荫权坦承,在过去一两年,由于住宅物业供应量相对较少,流动资金充裕及利率长时期处于超低水平,令楼市异常炽热。今年8月的整体楼价同比上升了近18%,第二季的供款与入息比例是47%,显示市民置业的压力和风险都正在增加。 此外,由于海内外投资者对高价的私人住宅物业需求殷切,发展商近年推出的主要是针对高购买力消费者的楼盘。虽然多年来,二手市场平均占总成交量超过八成,但中低价和中小型的一手住宅物业在市场上的供应量大大减少。曾荫权表示,这情况对拟置业的人士带来了忧虑及压力,亦影响整体楼市气氛,尤其是收入较低而准备首次置业的家庭,价格超出了他们负担能力。 为此,曾荫权宣布,将重推新居屋计划,并已要求房委会负责提供新居屋计划下的单位,预期首批单位可2014或2015年预售,而政府亦会拨地推行有关计划,由2016至2017年起四年,会以总共提供超过17000个有关单位为规划目标,每年约为2500至6500个单位,而首个年度可先提供2500个单位。将来土地供应增加,港府会以每年平均可以提供5000个单位为规划目标。 同时,新居屋计划下的单位也如此前的资助计划一样设有转售限制。曾荫权表示,目前港府的构思是,业主在购入单位后的五年内出售该单位,只能售予绿表人士或房委会。业主在购入单位五年后出售单位,在向房委会缴付补价后,便可自由出售,以方便业主在私人市场转换单位,以及在物业市场向上流动。 执行的细节将由房委会进一步厘定,曾荫权也并指出,为了保持灵活性,每年实际上新建和推出的单位数目,要视乎当时市场的需求情况而定。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未能提供合理价格以及数量的中小型单位时,政府会透过房委会每年平均最多5000个新居屋单位。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再次能够提供合理价格以及数量的中小型单位时,港府则会调节该年兴建以及推出这类资助单位的数目,甚至停止兴建以及出售有关单位。 此外,曾荫权也重申,为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在未来10年平均每年要提供可兴建2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以及在未来5年落成共约7.5万个公屋单位(类似内地的保障房),即年均1.5万个。曾荫权表示,公屋兴建的长期承担是政府的重要政策,绝对不会改变,而若将来需求有变化,会就建屋量作适当调整,以保持此目标。 至于收入相对较多即月入约4万港元以下的家庭,虽然长远有能力负担市值楼价,但未能储蓄到足够首付,港府会与香港房屋协会合作,推行“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提供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以先租住“置安心”单位,租期最长为5年,期间不会调整租金,而租住期内的一半租金可以作为租客日后置业时的资助,以协助他们缴付部分首期。 曾荫权称,过去一年港府推出的增加土地供应包括“限”或“限量”安排、遏抑投机、确保市场透明度,和防止按揭信贷过度扩张措施,再加上刚宣布的新居屋计划,以及优化“置安心”计划,有助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