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推进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

2013-8-27 23:5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49| 评论: 0

摘要:    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潜力巨大,但其轻工业相对薄弱,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俄罗斯相比,黑龙江工业加工能力较好,农业和轻工业较发达。 ...

  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潜力巨大,但其轻工业相对薄弱,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俄罗斯相比,黑龙江工业加工能力较好,农业和轻工业较发达。因此,双方合作方式可以是俄罗斯向黑龙江提供机械设备、能源矿产品和原材料,后者从事加工制造,并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和轻工产品。

  1.俄罗斯为黑龙江第一大贸易伙伴。自黑龙江确定推进对俄罗斯经贸科技合作战略以来,双方在能源、原材料、建筑、生产加工、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项目不断发展。2005~2010年间,黑龙江对俄罗斯贸易额累计为472亿美元,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年,黑龙江对俄罗斯贸易总额为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国对俄罗斯贸易总额的13.5%;占全省贸易总额的29.3%。

  2.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2005~2010年间,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小额贸易累计为288.75亿美元,一般贸易为131.1亿美元,其他贸易为52.17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对俄罗斯贸易总额的61.17%、27.78%和11.05%。现阶段,黑龙江有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3个贸易区,9个国家级开发区,39个省级开发区,其中,对俄罗斯产业园区是黑龙江与俄罗斯开展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3.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能源矿产开采和化工等领域产业合作前景良好。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矿产优质资源非常丰富,且易开采。目前,俄罗斯远东采矿业开采能力不足、技术落后、加工企业严重匮乏、辅助性和服务性设施落后,希望能有更多的国际合作。黑龙江在石油、煤炭、黄金等开采方面,技术设备、人才、劳动力有很大的优势,为与俄罗斯开展能源、矿产、化工等领域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从出口产品构成看,俄罗斯能源与原材料占其出口总额的75%以上,呈现出原材料化和初级产品化的趋势,而进口商品中,食品、食品原料、轻纺产品、日用消费品则占其进口总额的50%以上。黑龙江对俄罗斯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俄罗斯对黑龙江出口以原材料为主,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双方贸易构成中占比居次要地位。2005~2010年,黑龙江对俄罗斯初级产品进口总值为108.92亿美元,占对俄罗斯进口总额的72.0%;对俄罗斯工业制成品进口总值为42.44亿美元,占对俄罗斯进口总额的28.0%。2005~2010年,黑龙江对俄罗斯初级产品出口总值为15.97亿美元,占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5.0%;对俄罗斯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为304.72亿美元,占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95.0%。

  4.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农林业进出口及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俄罗斯农业总体水平不高,有些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占俄罗斯面积的36.4%,但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大量短缺。黑龙江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劳动力及农业生产技术都具有相对优势,为黑龙江与俄罗斯农业合作奠定了基础。2006~2010年间,黑龙江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累计为29.3亿美元,占全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47.6%。林业加工业是黑龙江与俄罗斯产业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覆盖面积为2.75亿平方米,覆盖率达63%。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加工业十分薄弱,只有47%的木材能够制成加工品,一些高级木制材料(如贴面板材、地板砖等)不能生产。黑龙江是我国林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加工技术与劳动力资源具有绝对优势。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黑龙江已在俄罗斯设立木材加工企业164个,总投资13.86亿美元。

  “十二五”时期推进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建议

  (一)关于“十二五”时期推进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总体思路的建议

  在国家加强沿边开放的大背景下,借鉴新疆对中亚、云南对越南、广西对东盟等地区沿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经验,以推进对俄罗斯全方位经贸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亚欧大陆桥枢纽服务功能为牵引,以完善黑龙江开放型经济产业体系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创造产业竞争优势,加快黑龙江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升级,打造我国对俄罗斯开放和经贸合作的核心区。

  (二)关于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重点方向的建议

  1.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提升本区域内的产品出口比重。依托牡丹江市各类园区和同江、抚远等重点口岸,大力发展进口木材加工业。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生产基地,推进口岸城镇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机电出口加工。依托佳木斯海绵钛、伊春西林钢铁和双鸭山建龙钢铁等项目,发展外向型冶金产业。发挥境内外加工园区、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的优势,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轻纺、建材等出口商品的生产规模。

  2.加强能源及原材料的对外投资合作。引导和支持区域内的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并购、兼并等方式,依法实施境外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3.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发挥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以合作化组织为主体的农业开发企业,采取独资或合资兴建农场、承包或租赁农场、参与俄罗斯农业开发区建设等方式,建设境外农畜水产种养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农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

  4.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落实中俄地区发展规划,以燃料能源综合体、运输综合体、通信联络、水利和环境保护、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为重点,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方式开展工程承揽项目建设,带动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及劳务输出。

  5.借助境外合作区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企业到境外合作区投资。抓住机遇,引导区域内的企业积极开展境外产品加工或境内加工、境外组装等业务,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运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