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江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江西瑞昌“土地加法”取得成效

2013-8-27 23: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26| 评论: 0

摘要:   10月9日,记者来到江西瑞昌市范镇源源村400亩山药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高产山药,十分壮观。据了解,这里去年还是一片荒山坡,今年却是丰收在望的山药。这是瑞昌市土地加法取得喜人成果之一。 ...

  10月9日,记者来到江西瑞昌市范镇源源村400亩山药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高产山药,十分壮观。据了解,这里去年还是一片荒山坡,今年却是丰收在望的山药。这是瑞昌市“土地加法”取得喜人成果之一。

  自2006年以来,瑞昌市就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三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利民工程来抓。2006—2007年,该市分别实施了高丰、桂林和范镇、洪岭2个土地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99.46公顷;2007—2010年,该市共实施4个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23.56公顷。通过一系列的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原来“雨天水汪汪、旱时路开叉”的现象不见了,田好种了,路好走了,农活轻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此外,该市在2010—2012年分三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中,项目区涉及赛湖、南义、肇陈、夏畈等10个乡(镇、场),35个行政村及2个分场的土地,总规模5万亩,整治后可新增耕地190公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市把“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及综合利用田、路、渠统一考虑,不填湖、不毁林、不污染水源,既发挥增产效益,又发挥生态效益。高丰镇乐丰村原来田地布局零散,排灌设施不配套。在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后,新开了一条4公里的灌溉渠,村庄内的90亩旱地全部被改为水田,实现了增产增收。赛湖农场实施土地整理后,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高产农田,主要种植高产杂交稻和大棚蔬菜,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