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土地整治“一石四鸟”

2013-8-27 23: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81| 评论: 0

摘要:   10年来,我省累计投入资金105.97亿元,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512个,遍及省内72个市县及农场,建设高标准农田1081万亩,新增耕地157万亩,增地率居全国之首,达到增地、增产、增收、增效的多赢效果。   ...

  10年来,我省累计投入资金105.97亿元,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512个,遍及省内72个市县及农场,建设高标准农田1081万亩,新增耕地157万亩,增地率居全国之首,达到“增地、增产、增收、增效”的多赢效果。

  八月的骄阳普照广袤的三江平原,一碧万顷的田野稻浪滚滚。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空中盘旋着几架正在航化作业的飞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采访团的记者们兴奋地用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这壮观的场面。

  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王旭光对记者们说,再过一个月,大型农机将开进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辛勤劳作的职工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垦区的收获场景会更让人沉醉。而这一切都与近几年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息息相关。

  大面积增地

  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整治项目将废弃荒草地平整回填后变成良田,不仅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而且大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让大型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

  肖立强是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八农场的种稻大户,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他承包的是405亩地,土地整治之后65亩的荒草垫子变成耕地,农田增到了470亩。现在他用上了施肥器和高速插秧机,仅人工费用一项就节省不少,降低了投资成本。

  在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核心区的八五九农场,8个项目区四期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1843余公顷,新增耕地率8.45%。副场长王荣安说,土地整理使成片的耕地更适合大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和飞机航化作业。今年项目区种植户就购买了25台进口高整插秧机,每天可完成60余亩的水田插秧作业,工作效率是普通插秧机的2~3倍;项目区购买了20台90马力的水田整地机械和15台约翰迪尔3316收割机,有效减少水田整地、插秧、水稻收割时间和对人工的使用需要。现在项目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已达到98%以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我省近2亿亩耕地,其中有80%以上的耕地需要整治,在已经规划的土地整治项目中,平均增地率都在5%左右;已经实施的512个项目可实现新增耕地l57万亩,增地率位居全国之首。对于全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省国土资源厅孙纲厅长信心满满地说。

  大幅度增产

  “富民工程”惠及农民二百万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利用率,为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被农民称之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过去我对土地整治有顾虑,怕自己吃亏,没想到整治后原来地里大大小小的‘鱼眼泡’都变成了好地。特别是道路修好了,雨天轿车也能开到地边干活儿。”八五九农场的老职工吕长春说起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滔滔不绝,“我在农场承包314亩地,原来水稻亩产在400~450公斤左右,现在亩产达到600公斤,每亩地可多收入三四百元。这都是土地整治的‘功劳’。”

  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王旭光兴奋地说,几年来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给建三江带来“五个跨越”:耕地存量由802万亩增加到1100万亩;粮食总产由41亿公斤提高到60亿公斤;水稻面积由650万亩扩大到86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由59亿元增加到126亿元;人均收入由8700元提高到1.7万元。

  土地整治不仅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水利设施相配套”的标准化农田格局,更开辟了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增加积累的新渠道。从2001年起我省相继建设512个土地整治项目,遍及72个市县及农垦、森工地区,惠及项目区群众二百多万人。项目区粮食增产19亿多公斤,增收48.03亿元,增加劳务性收入10.6亿元,年增创农业直接性收入人均达2500元。通过项目实施新增加的157万亩优质耕地,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形资产,仅发包收入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5.23亿元。

  大规模推进

  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腾飞”

  “在项目实施之初,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投入分散、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2008年我们调整思路,充分依托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和资金,在耕地面积较大、利于操作的重点粮食产区和农垦地区,实施土地整理规模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处任百会处长如是说。

  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耕地保护新模式,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了由单纯的“静态管护”向“动态保护”的重大转变,基本农田保护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2008年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2010年我省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为“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两项工程合计投资总额达100亿元,共实施78个项目。全省形成三江平原东部“两江一湖”地区和松嫩平原“三大流域”土地整治工程“双翼齐飞”新格局。

  我省垦区站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区和国家级绿色水稻产业核心区的高度,广泛应用了统供芽种、秧田智能化管理、浅湿节水控灌、飞机航化健身防病、全程生育监测等多项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打造了土地整治复垦项目的样板。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的建设,标志着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土地整理、点状复垦,到参与农村综合整治、整村推进、规模发展的转变。粮食增产有多方面因素,但土地整治所占比例最大。”任百会深有体会地说。

  大手笔规划、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全面实施加快了我省向现代化大农业迈进的步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