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重庆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重庆全力推动公租房建设纪实(上)

2013-8-27 23:0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6| 评论: 0

摘要:   在重庆城区,规模宏大的公租房建设项目加紧开工,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市民陆续拿到了公租房钥匙;在农村,有更多的农民则在以往危旧房的基础上,建起结构更合理、质量更牢固、造型更美观的乡间别墅,一些吊角的农 ...

  在重庆城区,规模宏大的公租房建设项目加紧开工,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市民陆续拿到了公租房钥匙;在农村,有更多的农民则在以往危旧房的基础上,建起结构更合理、质量更牢固、造型更美观的“乡间别墅”,一些“吊角”的农户,也搬进了青砖白瓦的农民新村集中居住。正所谓:安其居,才能乐其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要让城乡老百姓都有房子住。”目前,重庆正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居住条件为抓手,推动重庆城乡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使之成为该市改善民生的突破口。

  6月23日上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来到位于两江新区的万寿公租房项目建设现场,出席重庆市两江新区万寿、龙兴等8个公租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开工面积达613万平方米,加上已开工的西永微电园、保税港区公租房项目,重庆市上半年公租房开工量已达到700万平方米,约14万套,占全年计划开工总量1350万平方米的52%。

  为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重庆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出了加快推进公租房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万寿公租房等8个公租房项目集中开工正是这一决策的最新体现。黄奇帆透露,到9月底前,余下的650万平方米也要全面开工,完成全年公租房建设任务,符合国家关于加快公租房建设的要求。

  8个项目采取分档建设和差异化租金,品质有保证

  上述开工的公租房建设点均规划布局在重庆市内外环线大型聚居区中,交通便捷、环境宜居,与商品房住户有机融合。万寿、复盛、龙兴等项目布局在产业园区周围,实现了职住衔接,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特别是两江新区的5个公租房项目,将成为两江新区集聚人气、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重要配套和有力支撑。建设标准上,8个项目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经济条件,实行分档建设和差异化租金,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更多选择,使之各得其所。项目都配套有文化活动站、体育场地、公厕、垃圾站、停车场等设施,约占公租房项目建筑总面积的10%,保证了公租房的品质。

  记者看到,刚刚开工建设的万寿公租房位于水土高新产业园一带,周边商业区、幼儿园、社区用房、停车库等配套设施都设计在内。建筑分布疏朗,项目容积率为3.04,绿地率达到35.24%。户型方面,有35~38平方米的单间配套、46~47平方米的两室配套、65~7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还配有少量一室一厅,可解决市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土地储备制度和现代融资方式助推公租房建设

  据了解,由于受土地、资金等问题的困扰,许多地方今年上半年保障房的开工率并不太理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不久前就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促进度,确保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重庆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比例已超前达到了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是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实现保障房较高开工率的?

  据了解,重庆市实施多年的土地储备制度和现代融资方式,就如同“两翼”,共同支撑重庆公租房建设顺利向前推进。在土地保障方面,该市公租房建设用地纳入了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公租房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在资金保障方面,重庆开工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需投入约1000亿~1200亿元,该市采取了“1+3”的模式筹措资金。“1”就是财政投入约300亿元,包括中央专项财政支出、本级财政支出、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补助方式;“3”就是除财政投入外的资金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解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之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重庆之所以领公租房建设之先,不是偶然的,而是和重庆在土地储备、国有资产运作上所形成的“重庆模式”密切相关。公租房建设没有地不行,没有资金也不行,而这两点恰恰是“重庆模式”最精彩的地方。

  另外,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是重庆公租房建设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城投公司、两江开投集团、西永微电园管委会、保税港区开发公司等单位组织了专门的公租房公司来推动项目实施,建工集团、中冶建工、重庆外建、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等国有建筑企业也以承担民生工程为荣,加班加点施工,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

  四大特征构建公租房建设“重庆模式”,实现“应保尽保”

  黄奇帆说,重庆公租房建设有四大特征:一是体量大,3年要建4000万平方米。重庆公租房建设是按需求来建的,尽量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多少需求就建多少。重庆公租房建设规模总体要求供求平衡,供略大于求,每次公租房摇号配租的比例都力争控制在2:1,或是3:2、4:3,摇号的目的不是要摇掉多少人,主要是让参与者公平选择不同的户型和楼层。二是服务对象明确。公租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进城农民工、新生代的大学生和住房困难群众,这三类人群是非常容易定性和识别的。三是公租房建设所需资金是按市场化的投融资原则来解决的。除了政府投入的300亿元,其他所需的800亿~900亿元通过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来解决,今年重庆市就可以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500亿元。四是重庆公租房永远姓“公”。公租房不光是由国有投资公司来承建、由公租房管理局来负责管理,更重要的是公租房到了老百姓手里,不能转租,如果老百姓买下来后又要卖,则不能当商品房卖,只能在公租房体系里循环。这样就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了公租房配置中可能产生的寻租、灰色交易等问题。

  目前,重庆市公租房建设已进入“边建设、边投放”的新阶段。今年将有1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陆续投入使用,已有3.05万户家庭通过两次公平摇号获得配租。适度超前的大体量建设和市场投放,能够有效实现“应保尽保”,避免申请几年都无法获得公租房的困局。

  正因为如此,重庆市公租房建设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认为“重庆建设公租房是一大德政,为全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制度设计也很合理,坚持搞下去,不仅能让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还能通过出售,让老百姓居有其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