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溆浦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观念引领 政府推动 社会参与 湖南溆浦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敏 湖南省溆浦县位于该省中部、沅水中游,城镇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城镇建设,成效显著。该县部分镇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湖南省“明星镇”等荣誉称号。 为此,溆浦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陈秋生和建设局局长刘登渠向记者介绍了该县快速发展的情况。 坚持理念引导 进行创新开发 溆浦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溆浦县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组建了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推进城镇化运作。随后,该县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文件,连续3年开展了城镇建设年活动。同时,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4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开发与管理。 2005年,该县举办了城西开发高峰论坛,邀请了几十位专家学者、著名房地产开发商,探讨城镇新模式,共谋溆浦新发展,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重城镇工作,讲城镇政策,帮城镇开发,抓城镇管理,守城镇秩序”的良好氛围,形成了观念引领,政府推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 进行高标准开发 该县花巨资聘请了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专家到溆浦现场勘测设计,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城中、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东、重塑城西”的宏观开发构想,然后按照《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分别聘请专家制定了各个城区的开发规划。 在抓好规划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实行链条式开发,做到“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批商贸城,营造一个温馨园”。 坚持多措并举 进行整合式开发 该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克服建设资金缺乏的困难,推动城镇建设快速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资,吸纳民企外资。该县高度重视招商建城工作,通过吸纳外资,加快城市建设。如湖南省著名房地产开发民营企业大汉集团,自2003年入驻溆浦后,先后投资了3亿多元,拉通了屈原大道,改造了城北和城西。随后,大批外资接踵而至。二是抓项目申报,吸纳国家投资。据统计,近年,溆浦县成功申报城镇开发项目12个,共争取国家投资4亿多元。三是抓城市营运,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此外,该县还通过集中城区零散闲置工地,降低开发准入门槛,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坚持互利双赢 进行捆绑式开发 该县坚持企业发财、社会发展的理念,采取捆绑式开发,切实做到互利双赢,充分调动企业开发积极性。一是将短线项目与长线项目捆绑开发。如刚引进大盛公司时,800亩城北新区高低不平、荒芜不堪。二是将基础性项目与商业性项目捆绑开发。在城西新开发项目上,该县将公益性的人民西路开发项目,与商业性的大汉商业广开发项目捆绑起来,既稳住了企业,又加快了城西新城的整体建设。三是将自来水厂建设项目与供水收费项目捆绑开发。去年,该县农业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以股东身份,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7000多万元,新建日供水8万吨的新自来水厂,日产4万吨的第一期工程将在8月投产供水,届时将实现“城市得发展、市民得实惠、企业得利益”的三赢局面。四是将内环线开发项目与土地置换开发项目捆绑开发。 为完善县城交通网络,该县决定从今年起,用1年至2年时间,建成一条6公里的县城内环线,目前已与投资商签订意向协议。 坚持城乡统筹 进行协调式开发 该县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城带镇、以镇促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首先,从规划上确保城乡一盘棋。在制定全县城镇建设规划时,该县明确提出突出县城中心,开红5朵金花,带动8个小镇,促进30乡村,还分别制定了全县14个农村镇和30个农村乡的开发建设规划。其次,从工作上确保城乡一盘棋。该县在抓县城开发的同时,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了千家万户住宅工程开发活动,每个乡镇都确定了开发项目,明确了责任领导,规定了工程期限。截至目前,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发展到60多个村。同时,从投入上确保城乡一盘棋。近些年,该县财政对城镇建设的投入,无论是县城还是村镇,均按同等比例拨付专项扶持资金。在农村乡镇还通过农民进城等形式,大量吸纳农村资金建设乡镇。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