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城市角色定位猜想
说到西安、南京,我们都知道是历朝古都,说到上海我们自然会想起上海滩的风云以及金融中心,那南昌呢?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有哪些形象会浮出脑海?目前,南昌市面向全国征集旅游形象口号及形象标识活动,已进入最后阶段。城市口号的取舍过程,恰是南昌城市角色定位明晰的过程。 南昌城市口号缘何难产? 今年8月初,南昌市旅游产业委员会分别在江南都市报、江南都市网等媒体发布了《南昌市开展征集旅游形象口号和形象标识活动》征集启事,全国80多家网站对征集公告进行了转载,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过一个月的征集,截至8月31日,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共46000多个口号及百余份形象标识应征稿。至11月初,经过初审和再审,南昌城市口号五强已经产生。 五强口号分别是“南昌——总是一鸣惊人的地方”、“绿韵中华、红动天下”、“寻梦红色摇篮相约绿色南昌”、“物华天宝豫章人杰地灵南昌”以及“世界的滕王阁永远的英雄城”,目前来看,第一个口号得票率领先,第四和第五个也都有不少人支持。 应该说,这五个城市口号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南昌——总是一鸣惊人的地方”,评委在点评这条口号时提到的“一语多关,言简意赅,有冲击力,经得起推敲”,给人自由挖掘度。再比如“世界的滕王阁永远的英雄城”这个口号,滕王阁和英雄城两个极具特色的南昌代名词,很容易让人记住。还有“绿韵中华、红动天下”,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说出了南昌“红绿”两大文化特征。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正面积极的,会一鸣惊人,负面消极的,也是一鸣惊人,如果南昌出了负面大事件,整个口号就变成了对城市的一大讽刺。网友曹社华即认为,一句定位准确的口号在拉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树立城市良好的形象,在城市中寻找相对更具城市旅游特色的特殊的人、特殊的地方或特殊的事件,并在城市最佳特色和城市语言之间寻找准确的定位,这是城市旅游口号的本质所在。城市旅游口号贪大求全并一味地追求“一鸣惊人”的效果,这不是“一鸣惊人”的本义,而在城市语言中寻找最佳特色与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城市旅游口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类的话语,随便套用在哪个城市都可以,不够特色。总之,赞成和反对者都有不少,每个口号都有两面性,相信不少人都在纠结究竟用什么口号才能更好地概括南昌,代表南昌。 其实这次南昌征集城市旅游口号,之所以引人关注,在民间和网络上都激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最主要的不是因为“万元大奖”,而是南昌确实需要一个响亮的口号来推广自己。自2006年南昌被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之一”时,南昌即开始尝到了拥有一个叫得响的口号的好处了,它既可以增强南昌的知名度,更能给南昌一个清晰的定位,让南昌能够借助口号来集中精力发展它的内涵与外延,打造出一个更新更好的南昌来。 我们希望,南昌可以凭借这次征集旅游口号来得到一个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个专题,让大家集思广益,更好地发展南昌。 模糊的南昌城市定位 一个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犹如这个城市的魂魄。 那么,南昌的城市形象定位是否清晰呢? 南昌,作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该有怎样的城市定位?该如何塑造和传播个性形象? 南昌城市定位曲折 实际上,早在21世纪初,南昌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当时表示,要“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使南昌成为环境幽雅、适宜居住、现代文明的花园式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要力争形成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局面”。到2005年,又将南昌市将定位于“历史悠久的滨江花园式城市,突破创新的长江流域旗舰城市”,其整体规划思路是建设生态廊道,整合现状水系。2009年开始,南昌又开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致力于把南昌建设成为“中国生态发展领军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城市”。 毋庸置疑,南昌城越来越流光溢彩。“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南昌的发展固然令人振奋。然而,在对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同时,也有人质疑除此之外是否还缺失什么? 有专家认为,城市形象的确定,这里不仅是指城市的代表性的景观特色,更重要的是指城市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东西。为此,必须处理好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自然生态潜质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城市形象与城市灵魂、活力的有机融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