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湖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湖北西部发展的理论思考

2013-8-27 20: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93| 评论: 0

摘要:   长期以来,湖北西部地区农村面积广阔,是老、少、边、穷聚集区。但湖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较好基础和后发优势。旅游由弱到强,由穷变富,这是一个艰辛积累的过程,更是 ...

  长期以来,湖北西部地区农村面积广阔,是“老、少、边、穷”聚集区。但湖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较好基础和后发优势。旅游由弱到强,由穷变富,这是一个艰辛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过程,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发展理论决定发展走向、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果,理论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笔者结合协同论、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等思想智慧,尝试做出针对性思考。

  1.以比较优势理论确立发展先导

  “比较优势”理论其含义并不深奥,用中国俗话来说就是“因势利导”,根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地区要改变其在国际、国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就是要该地区改变其要素禀赋结构,优先发展那些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业,并同其他地区进行产品贸易和交换。

  相比于湖北东部的优势工业经济和城市群体系,湖北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独特的资源禀赋。但长期以来,湖北西部地区实施赶超战略所扶持的工业部门,由于并不十分符合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往往需要依赖于扭曲价格和国家保护政策才得以生存。因此,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区域间分工,促使区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品集群。对于湖北西部地区来说,不仅要全方位挖掘和提升比较优势资源的价值,找准其与产业的结合点,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获得利益,还要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提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

  2.以区域协同理论引领发展思维

  依据协同学的理论,从无序到有序乃是通过开放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一旦产生,就会获得更为丰富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只有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新的有序结构;新的有序结构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因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而消失。

  湖北西部地区的发展应汲取协同学原理的理论智慧,重构价值取向,理顺各个市州发展的轨道,进行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功能进化;建立跨行政区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彼此之间并行不悖,彼此之间相互适应;加强在宏观发展框架下的区域规划工作和规划实施,有效激活与加快构建行业与企业的自组织协调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点轴开发的经济地域系统;建立区际协调与保障机制,消除壁垒,实现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等诸多要素的空间自由流动,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协同发展,通过互补与创新保持持久竞争优势。

  3.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发展基础

  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一是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与仅追求经济增长有着根本区别,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二是明确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四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要求人类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湖北西部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选择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挥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以旅游合作理论贯穿发展主线

  近年来,旅游区域合作宣言、共识、合约以及旅游经济共同圈、战略联盟、促销联合体等概念在国内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3个阶段后,开始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新时代,区域整合体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区域旅游合作是人们应对这种竞争的积极行为。

  在大合作区域内,围绕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合作各方在各种政策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资本、劳动力、物资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所以,设计区域旅游合作项目和方案之前,必须分析旅游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而这又是以区际比较优势分析为前提。

  湖北西部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其比较优势的主要表现。可以预见,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旅游合作将成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区域协同化的有效形式与主要内容。

  5.以生态学理论强化发展重点

  生态文化资源赋存优越是湖北西部地区发展的特点、亮点和卖点,是其发展的本底所在。湖北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为此,湖北西部地区需要从整体上构建出一种把经济和环境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

  一是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对湖北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中,要以“养鸡生蛋”取代“杀鸡取蛋”。

  二是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第一,湖北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社会能量转换的相对效率,并使它成为评价经济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二,湖北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该把“自然价值”纳入经济价值之中,形成一种“经济—生态”价值的统一体,抑制对有限资源的浪费。第三,湖北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一种抑制污染环境的经济机制,把破坏环境的活动看成产生“负价值”的活动而予以经济上的惩罚。

  三是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工业化社会的消费方式是一种非生态的消费方式。湖北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竭力避免因挥霍浪费型的非生态化生产而诱发的挥霍浪费型消费方式。

  6.以社会学理论提供发展依据

  当代社会各个层面都在推行“和谐”理念及相关理论,社会和谐理论吸取了传统观念和现代经验,成为区域发展响应现实挑战的一个有力理论基础,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支撑理论体系的完善方面抹上了浓浓的一彩。湖北西部地区要实现社会和谐,重中之重是通过协调区域内外部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以收入分配不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建立相对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社会均衡发展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面临的紧要问题与强烈诉求。湖北西部地区要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就需要公民、社会、政府等多元力量共同努力合作予以实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