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公布实施
酝酿已久的《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公布实施,《纲要》首次系统地勾绘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轮廓。 初步构建六大体系 《纲要》确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产特征日益凸显,绿色消费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到2020年,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 首次勾绘生态保护轮廓 《纲要》首次系统地勾绘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轮廓。 根据《纲要》,湖南省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特点,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 《纲要》明确,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和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纲要》提出,实行区域补偿、流域补偿和要素补偿相结合,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根据部署,湖南省将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纲要》明确,实施区域生态效益补偿,逐步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同时,湖南省提出,加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矿山综合补偿机制,完善资源使用权交易。 发挥长株潭引领作用 根据《纲要》,湖南省将充分发挥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增长方式。 《纲要》提出,重点推进湘江沿岸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尽快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长株潭生态宜居型城市群。 《纲要》指出,加快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共推机制,合理布局功能组团。 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纲要》明确,要层层分解目标和任务,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根据部署,湖南省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把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发展指标纳入其中。 同时,《纲要》明确,抓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等薄弱环节的立法,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补偿和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等方面法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