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展暨对话会”在京成功开幕
由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展”开幕式,于2013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隆重举行。同期举办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的学术讲座以及中德知名建筑师对话会,共同探讨“国际语境下的对话式设计”以及“中德环境下建筑设计的差异性”等多元化议题。 由著名建筑师曼哈德·冯·格康领衔的gmp建筑师事务所传承着德国建筑师的理性、高技、严谨,根据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进行对话式建筑设计。此次巡回展以“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展”为主题,梳理gmp建筑师事务所全球范围内作品及建筑观,以阐明设计理念的草图与建筑图纸、以三维体量表达设计构思的建筑模型以及纪录落成建筑的实景照片和影片等多种形式展现gmp作品全貌。展览展出gmp在世界四大洲的建筑作品,其所依循的理念可归纳为六个概念:多样性和统一性;流动性;都市性;建筑的社会责任;独特性和创新性;传统性。此次展览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南京举办巡展及系列活动。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德国使馆临时代办Norbert Riedel博士,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以及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表达了对本次活动及其重要意义的高度肯定,并对本次gmp系列活动能够圆满成功表示由衷的祝愿。
同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先生的大师讲座围绕“城市格局中公共空间的意义”展开,冯老通过回顾gmp历年经典项目,简洁、严谨却不失幽默地为我们解读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格局中的功能。在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改建项目时,gmp充分考虑到这一历史性建筑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运用严谨、简洁的对话式设计理念,在建筑中融入现代化风格的同时,又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并与周边其他建筑物在建筑材料上相匹配,从而达到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在物质和精神上相辅相成,统一、不孤立的局面。
在随后举行的两场中德建筑师对话会中,双方建筑师围绕相关对话式设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一场对话会在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王辉先生的主持下,以“国际语境下的对话式设计”为主题展开交流。 关于如何解释“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斯特凡·胥茨先生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其表现形式是一种有社会承诺和社会背景的艺术,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沟通,还要看到工作所处的背景——国家、环境、建筑,可持续性等等,并把它考虑到设计当中。所谓的对话式设计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沟通、要了解我们的任务,同时如果你想做成功的项目,这种成功就有赖于你良好的沟通。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薛求理先生认为,gmp的对话式设计坚持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并一直延续着冯老提出的四个设计原则——简洁性、多样统一性、独特性和条理分明的秩序。 对于同样参与过很多大型项目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来说,大型项目的设计也需要重视“对话”,他认为对话式设计应该不只是gmp的理念方法,也是很多建筑师在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必要工作方法,要跟业主、场地、决策者,包括施工单位进行对话,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建筑师最后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关键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