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馆首开建筑空间艺术展
8月4日,“生活演习2012建筑空间艺术展”正式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演”。十多位建筑师各据一隅,和多位艺术家一起,试图将这座人民公园中的三层小楼演绎成一座连通普通人生活和建筑师对空间思考的实验之宅,于是这些空间的命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从“花园”到“卧室”乃至“浴室”,但呈现方式都独具个性,从面向未来、坚定数字化设计的巨型数字花朵,到朴素映射身体关系的内外两层蹦床,再到回溯古代、用点点闪烁的LED帘幕方阵模拟的古人萤火虫下之浴。 如联合策展人之一、建筑师刘宇扬所说,此次展览亦是自其于十年前接手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之后,首次举行建筑空间艺术展。而同为策展人、负责贯通空间设计和艺术设计的王慰慰直言,这是上海当代艺术馆对关注生活的艺术展的新鲜尝试:“这个展览是通过建筑师的眼光,并配合艺术家的作品,但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并非是一场跨界的合作,而是一个消弭了所有界限的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艺术。” 空间重塑生活 展览的开幕论坛也在昨天下午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来自都市实践的知名建筑师刘晓都虽未参展,却以其建筑事务所都市实践所参与的若干项目为例担当主题发言,以实践和展览互相应和。 都市实践所设计的深圳南山区婚姻登记所虽然不大,却用突破常规的漫长斜坡作为新人们的入口通道,试图给公事公办增加些浪漫的仪式感,“后来我们真的发现有新人穿着婚纱去那里领证你为之提供一个好的空间,确实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刘晓都说。 在此次的展览中,确实也有不少设计遵循这样的途径。在三层展厅的一楼和内外入口处,设置的展览空间都可以算是家中的公共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工作室、花园。其中,餐厅和花园就给出了空间设计可以重塑生活的提示,虽然,两者设计的方向截然相反。 直向设计的餐厅空间由一张巨大的如七巧板的餐桌组成,每一个拼接板块的材质、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互相组合起来固然天衣无缝,拉开之后则各成一体,成为小餐桌、椅子、阶梯,甚至花墙。直向对于餐厅的思考从这个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餐桌开始,而当主导空间的物件兼具了单一性和多样性,似乎整个空间的性质也就随之而多变起来。 由袁烽和尼尔·里奇(Neil Leach)设计的数字花园的呈现方式可说是整个展览中最为高科技的一处:可以随观众的走进而依次开放的机械花朵墙、既可遮阴挡雨也可当坐椅的巨型数字花朵。袁烽相信数字化设计将改变建筑设计的走向,而可贵的是这些设计的出发点则来自环境本身。“在人民公园里,有着各种形态的场所,但有树荫、有坐椅的地方人最多。”袁烽说。数字花朵脱胎于其背后的荷花池中的荷花,花瓣成遮阳之处,底部则成为坐椅,两朵数字花朵更因放置的场所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形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