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四川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256座3吨塔架起四川第一条110千伏线

2009-9-17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60| 评论: 0

摘要: 它的名字叫做“克里姆塔”。它是一根铁塔,矗立在空旷的原野,塔身两侧伸出三只“胳膊”,分别牵引着三条导线。它是一根极不平凡的塔柱。1956年底,256座这样的塔连接起来的长寿县狮子滩——重庆市盘溪变电站110千伏 ...


    它的名字叫做“克里姆塔”。它是一根铁塔,矗立在空旷的原野,塔身两侧伸出三只“胳膊”,分别牵引着三条导线。它是一根极不平凡的塔柱。1956年底,256座这样的塔连接起来的长寿县狮子滩——重庆市盘溪变电站110千伏送电线路建成投运,这是四川第一条110千伏送电线路。至此,我省实现水火电联网运行。

 

    成都第一线还在送电

    9月,成都的清晨微凉,80岁的黄先明提着茶壶,像往常一样踱出崔家店电力社区的家门,抬头一望,便能看见不远处的几个铁塔尖。铁塔牵着导线,沿着跳蹬河一路向北延伸出去。50年前,这条成都的第

    一条110千伏线路,就是由黄先明所在的送电二队工人一手修起来的。直到今天,它仍然不断地在输送电能。但这并不是黄先明参与修建的第一条110千伏线路。

    苦战6月建成第一线

    1954年,刚在云南架设完一条线路的黄先明等人接到任务:立即回重庆,建设四川第一条110千伏线路。“这可是当时全国电力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啊。”老人说,此前,我省最高只有35千伏的线路。如果建起110千伏的线路,电就可以输送到更远的地方。1955年7月1日,黄先明和所有的架线工人一样,抱着满腔热情,奔赴长寿县。

    狮子滩到盘溪一线全长89.28公里,全线共浇注256座前苏联克里姆标准铁塔,个个重达3吨多,但架线工作只用了6个月就告捷。

    不管风吹日晒,几百名架线工人几乎没有停歇。“工程用的材料、设备,全部都是咱们国产的啊!干起来咋个能不扎劲儿呢!”黄先明说着说着,仿佛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工程现场。

    电力高速路由此发展

    1956年12月,完成组塔架线;1956年12月,该线路正式投运,实现我省水火电联网运行。从此以后,随着经济发展,110千伏网络建设迅速发展,全省形成东部以重庆市为中心的渝、寿、碚电力网,北向延伸至南充市、达县、涪陵、万县地区;西部以成都市为中心,北向延伸至德阳市、绵阳市、江油市、广元市,形成川西北电网……踏着110千伏线路电网,我省电力从此进入了高速时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