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泥产业整合涛声起
海螺水泥一枝独秀进军全国浙江水泥多家发展抢滩安徽 今年上半年,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势头最为恰当不过。 投资新型干法水泥诱人的利润,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并购和建设新厂的热潮。而这些投入大都围绕着占领资源和码头进行。就在我省海螺集团迅速扩张、跨出安徽、挥师南下之时,浙江多家水泥企业却把发展触角伸进了全国水泥行业“老大”的家门口,与铜陵、广德等地政府达成了建设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协议,有的项目已经动工。 行业老大居安思危挥师南下 十多年前,业内人士曾给水泥企业划了一个150公里的销售半径,认为,超过这个销售半径,将会因运输成本增加而致企业亏损。然而海螺集团首创的“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熟料基地,在有市场的地方建粉磨站”的经营模式,早已将这个半径扩大到了数千公里之外,沿长江,自我省境内起到入海口,两岸约40亿吨优质石灰石矿山,已被海螺集团揽入怀中。 海螺集团是我国最早引进先进的窑外预分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生产企业之一。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之后,在国内水泥行业率先探索出了新型干法水泥国产化、低投资的道路。经过不断发展,将新型干法水泥的吨投资额从原先的1000元左右,降到了200元以下。到明年底,该集团在安庆、枞阳、池州、铜陵、芜湖、繁昌、南京等沿江地区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200多万吨,同时集团还在宁波、温州、建德、上海、福建、南京等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兴建了十几个水泥粉磨站。 水泥是资源型产业,必须在靠近石灰石矿山的地区投入生产。为迎接WTO的挑战,近年来海螺集团迅速向黄河以南扩张,初步完成了战略布局。在江西分宜、浙江建德、广东英德、湖南新化、广西桂林、江苏南京和徐州等地,已建和在建的十几条日产5000吨以上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粉磨站近一两年内都将陆续投产。 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海螺集团已成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领头羊”,“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今年海螺集团水泥产量将达到4000多万吨,其中,一半以上是省外工厂生产的。“十五”末期,海螺水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进入世界水泥前5名行列。 邻省水泥后来居上挑战“海螺” 素以民营资本雄厚而著称于全国的浙江,是一个水泥生产和消费的大省。2002年5月份之前,浙江的水泥生产还以工艺落后的立窑为主,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几乎是空白。但具有强烈市场经济意识的浙江水泥企业,在这一轮新型干法水泥投资的热潮中,一跃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浙江光宇集团在浙江境内投资50亿元建设12条日产5000吨以上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令人咋舌。而最近,又有不下6家浙江水泥企业竟然敢“班门弄斧”,跑到行业老大海螺集团门前建水泥厂,更让人惊叹不已。 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是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源地之一,现已形成4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而与宁国水泥厂同属于宣城市的广德县,与浙江相邻,围绕着广德流洞、新杭镇一带蕴藏的6亿多吨石灰石矿山,浙江的多家水泥企业与海螺集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该县招商局相关人士介绍,现已有浙江三狮、飞达等5家水泥企业分别与该县达成协议,协议资金19亿元,总共建设7条日产2500吨和2条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有的项目已经动工,有的正在立项和做各种评估。笔者私下算了一笔账: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并达到设计规模后,日产水泥熟料将达2.75万吨。 再往西,铜陵是海螺集团规划中最大的水泥熟料基地,到2004年上半年,熟料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该公司拥有自己的专用码头和运输船队,届时,其规模优势将会尽显无遗。为此铜陵周边100公里范围之内的省内水泥企业早已感到发展危机,纷纷寻求应对良策。可实力雄厚的浙江水泥企业却“偏向虎山行”。近日,浙江上峰水泥公司正式落户铜陵县董店镇,将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一条日产10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相应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6亿元。该公司同时获得了铜陵县董店镇龙山和乌龟山石灰石主矿体及蟠龙矿岩矿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商场如战场,兵家历来讲究探其虚实,避其锋芒。近年来,我省建材行业的几家上市公司尽管有天时地利之便,但因海螺水泥强大的实力,不得不将企业发展重心转向化学建材、非金属矿等其他行业。然而近来,浙江水泥企业以咄咄逼人的势头,打破常规,逆势而上,让人在惊叹之中更多的是揣摸其精明之处。 探他人胆识谋自身发展 目前水泥市场形势很好,不少地区水泥供应紧张,许多重点项目指名要“新型干法水泥”。这是引导浙江企业向新型干法水泥大举投资的主要动因之一。另据业内人士分析,浙江水泥不顾海螺水泥的强大势力,大举抢滩我省,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尽管在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中,浙江曾经一度落后于我省,但浙江人让他人开路,不抢头功,而在投资成本降至较低价位、装备的国产化和生产技术较为成熟时,大举介入,吨投资额从原先的1000元左右,降到了200元以下,利润空间增大。投资周期也大大缩短,目前一般10个月便能建成一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两三年便可收回投资。在水泥市场看好的情况下,有利可图。 其次,浙江是水泥消费大省,我省与浙江毗邻。以往,我省相当数量的水泥是卖到浙江的。从浙江人的视角看,与其买别人的水泥,不如买其矿山自己生产,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浙江企业改制较早,也比较到位。改制后的企业有发展和扩张的强烈欲望,并且浙江民间资本雄厚,对于回报丰厚的项目,企业融资比较容易。 第四,我省有大批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人才。在铜陵投资的浙江上峰公司曾经放出话来,要以重金从我省水泥企业挖人才。此前,我省知名水泥企业已陆续有一批技术人才流入浙江民营水泥企业,成为那里的技术骨干。现代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如何留住人、用好人,保持自身的人才优势,浙江民营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向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海螺集团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实,浙江水泥的大举进入,对我省水泥行业来说不是坏事,这无疑会加快我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例如,我省众多立窑水泥企业有自己的矿山和较为成熟的产品销售市场,但苦于技改资金紧张,这些企业可以抓住浙江水泥企业在我省的投资欲望,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优惠条件,寻求与浙江企业进行资本对接、以求大发展新机遇。最近,我省水泥行业排名前列的安庆白鳍豚水泥有限公司,为了解决发展新型建材的资金,以8700万元的价格将年生产能力达65万吨的几条水泥生产线卖给了浙江人,此不失为明智之举。 预计,经过此次水泥结构大调整,安徽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在“十五”末将达80%以上,远远高于国家“十五”规划中的平均水平。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