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墙材 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省襄樊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纪实
“十五”以来,湖北省襄樊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要求,坚持“宣传引导、政策支撑、资金扶持、择优培育、堵疏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截至目前,该市发展新型墙材企业221家,新型墙材产量达到19亿标砖,新型墙材运用比例达到45%;关、停、并、转实心黏土砖厂114家,减少实心黏土砖18亿块。据测算,“十五”期间,该市利用发展新型墙材节约标煤15万吨、耕地4000余亩,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00余吨,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节约,新型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走在湖北省前列。 注重宣传强化节能意识 襄樊市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专题文章、在人民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发展新型墙材、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襄樊市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文章、图片100多篇(幅)。该市建委、墙革办翻印并分发宣传资料、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6000多份,举办建筑节能与“禁实”行政执法专题宣讲会3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和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健全政策为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襄樊市先后出台了13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新型墙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配合2006年1月1日起在市区全面“禁实”工作目标的实现,襄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市区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禁实”的工作目标,明确了该市“禁实”工作的各阶段重点。与此同时,市建委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制定了《襄樊市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从设计源头、施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严把“禁实”关口的要求。 发挥基金扶持效应实现新老墙材交替 “十五”以来,该市加大墙革专项基金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用经济杠杆促使工程建设各方业主选用新型墙材。全市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率达到70%,其中襄樊市区征收面达到100%,年征收专项基金500余万元。该市积极发挥专项基金的扶持效应,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骨干生产企业进行资金帮扶。“十五”期间,共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帮扶骨干企业20多家,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目前,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新型墙材企业己有两家,500万以上有5家,新型墙体材料己在襄樊市场占主导地位,实现了新老墙材的交替。 强化市场监管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襄樊市严把市场使用和销售关,为新型墙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新型墙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严把市场使用关。襄樊先后多次召开了城区“禁实”与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对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建委分别与8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95家施工企业、13家监理企业、9家设计单位签订了襄樊市城区“禁实”与建筑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自2006年市区实行“禁实”以来,共签发《“禁实”与建筑节能整改通知书》42份,对3个违反“禁实”规定,屡教不改的工程项目责任主体立案查处,最高处罚金额达50万元。目前,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己达50%,有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工程正在建设中,其中有120万平方米己竣工并在市场销售。在2006年年底湖北省建设厅组织的全省建筑节能与“禁实”专项督察活动中,襄樊市排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二是严把产品销售关。襄樊市对新型墙体材料实行登记推广管理制度,对质量合格的新型墙材产品,颁发襄樊市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产品《登记推广管理证》,并进行公示推广;对产品性能符合节能规范要求、生产规模较大、质量稳定、市场信誉良好的企业授予襄樊市新型墙体材料定点生产企业称号。同时,该市投资30多万元购买检测设备,配备专车、专人,对进入市场的新型墙材进行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一方面邀请专家制订解决方案,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工种的技术培训。该市先后三次举办混凝土多孔砖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生产技术人员150多人,使从业人员增强了质量意识,新型墙材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高品质、多品种的新型墙材满足了全市工程建设市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