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材业经历国家宏观调控考验压力促成规范化发展
摘要: 在过去的一年,广东建材业经历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考验,更为重要的是,该行业承受了原材料涨价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 行内专家认为,这种压力有积极的一面。一定程度上说,它将促成广东建材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 ...
在过去的一年,广东建材业经历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考验,更为重要的是,该行业承受了原材料涨价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 行内专家认为,这种压力有积极的一面。一定程度上说,它将促成广东建材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一个在微利背景下讲品牌、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广东建材业即将形成。 原材料持续涨价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钢材、水泥、板材等建材原材料就开始疯涨,进入2004年,涨势并无放缓迹象。而且这股“涨价风”波及沙土、金属材料等,形成建材行业原材料全线涨价的局面。 一位在广州做防水材料的企业副总经理指出,这是继1984年、1993年后,广州出现的第三次建材全线大涨价潮。这股涨价潮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都属罕见。如今各种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都基本涨了30%左右。高峰期的水泥价甚至翻了一倍,水泥、螺纹钢出现过脱销!与上游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形成反差的是,下游的建材产品涨幅不大甚至有下降趋势。 佛山个别陶瓷生产企业,一片600×600的渗花抛光砖还卖不到8元钱。同等遭遇的塑料管材业,如广东联塑、顾地、雄塑等因不堪重负已普遍提高了PVC管材的出厂价格,提幅达到了10%左右,但价格的涨幅仍然赶不上原料上涨的步伐,企业利润被进一步挤压。 五金行业是一个附加值不高的行业,其原材料成本一般都占五金产品成本的50%以上,最高的超过90%。记者在水口镇采访时了解到,进入2004年以来,水暖器材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铜的价格上涨了80%以上,致使该行业平均利润缩水50%以上,有些企业几乎亏本。 水泥钢铁受惠宏观调控 从国务院宏观调控的103号文、国家发改委1791号文,到中国人民银行10月29日的加息政策,广东建材业发展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比如传统产业陶瓷,最突出的就是银根紧缩,投资资金削减,一些新建的项目不得不放慢脚步;一些新成立的陶瓷工业园,买了地皮却迟迟不见动工。从全国范围来看,宏观调控加强了土地的审批,房地产行业骤然趋紧,许多工程停建或缓建,影响了陶瓷产品的需求,这直接导致广东陶瓷企业销售额的大幅下降。 而8月底下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项目清理有关意见的通知》,对于广东的水泥行业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福音。该《通知》对水泥行业作出了“有保有压”的指引,并要求“支持大企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原则上不再建设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坚决遏制落后工艺的水泥项目建设”。 广东水泥行业目前立窑水泥生产占了80%,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实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型水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一家大型水泥企业负责人这样认为。 有专家分析,国家上半年的调控的重点是对房地产、开发区的虚热现象及相关产业进行前瞻性控制。由于经历了近几年的产业调整,国家重点调控的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和房地产业在广东基本没有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热现象。去年1—11月,广东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在全国沿海各省份中增速几乎是最低的。国家重点控制的三大行业中,电解铝项目在广东没有已建或在建的项目;钢铁生产的投资也增长平稳,上半年仅增长3%,韶钢、广钢的技改项目及一些不锈钢、薄板等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广东一些地方近年来虽上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但基本上都是日产2000吨和4000吨的新型干法转窑生产线,符合国家产业调整的方向。 总体来说,广东是全国屈指可数的较少受到调控直接“冲击”的省份之一。 品牌建设是必由之路 事实上,无论遭遇电荒、油荒、原料涨价,还是“限超限载”。广东建材业面对宏观调控,自身如何“调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该行业企业当务之急应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借机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行业的升级换代。可以预见,广东建材业将进入一个争创品牌的循环经济时代。 经历大浪淘沙后,一些小企业在市场销声匿迹;一些中型企业在逆境中迅速崛起;少数大企业开始走上扩张、并购之路,为创建品牌大业铺路。防水行业的龙头“广东粤和”悄悄在广东和云南分别投资数千万收购当地的相关行业企业;中山顶固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民族五金旗舰品牌、百年老店,2005年的品牌建设的费用预算在800多万;广东华艺卫浴事业有限公司此前已成功收购本地的一家意大利所属厂,且下一步还有兼并收购计划。 有人大胆预测,今后的3—5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5年,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在创建品牌的征途中,一边极力招精兵买良马,一边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住“兵马”。与此同时,创建品牌这个系统工程也迅速启动,或产品创新或质量创优,或服务周到创誉。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