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石矿采矿权拍卖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摘要: 一项综合海盐等地试点经验的《浙江省普通建筑用石矿产资源采矿权拍卖及拍卖所得管理暂行办法》最近由省有关部门正式出台,从1999年至今海盐县先后对10家采石企业通过拍卖形式实现有效转制,其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 ...
一项综合海盐等地试点经验的《浙江省普通建筑用石矿产资源采矿权拍卖及拍卖所得管理暂行办法》最近由省有关部门正式出台,从1999年至今海盐县先后对10家采石企业通过拍卖形式实现有效转制,其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采矿权一般由行政授予,长期处于无偿使用的资源配置方式,“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涉及使用国有资源的采石企业转制中无法回避的资源使用权处置问题上,在我省乃至全国还没有现成的规章和经验可循。1999年3月,海盐成立了嘉兴市正联产权拍卖有限公司海盐办事处,并对全县采石企业进行成功拍卖,在实践中探索以拍卖形式实施企业转制的新办法。 澉浦永明石料二厂拥有资产58万元和12万吨采石能力,1999年4月该厂在海盐首开拍卖,有5人参与竞标,拍卖价从60万元起一直上升到81万元成交,使国有资产价值得到市场化实现。从该县已拍卖的10家矿产企业来看,参拍资产起拍价总额为696万元,成交总额为1436万元,最大化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拍卖转制过程中,海盐县尝试资产与资源合并拍卖,将采矿权推向市场。去年3月,海盐县对澉浦茶院石料三厂实施了资产与采矿权合并拍卖,一举获得成功。此项探索性工作引起了省、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关注。去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在海盐召开全省采矿权拍卖现场会,海盐六里紫云石料二厂开采区的采矿权从30万元起价,最后以296万元成交。 海盐采矿企业的拍卖转制带来了采矿业的良性发展。拍卖转制后,社会自然人资金大量注入,社会资本投入总量迅速增加。据统计,实施拍卖的10家企业已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元以上。六里轧石厂是一家多年亏损国有企业,设备陈旧,债务沉重,该厂以385万元被人拍得后,迅速转入恢复性生产,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销售收入459万元,上缴税金21万元,一举扭亏为盈,还使39名下岗职工又重新上岗。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