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安徽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安徽求解土地困局 “飞地经济”落子皖江

2013-3-8 13: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8| 评论: 0

摘要: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土地指标 ...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土地指标逐年紧张,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外来项目的增多,这种紧俏在皖江城市带逾发明显。”安徽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说。

  近日,安徽省发改委皖江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皖江示范区科学承接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飞地经济”成为皖江未来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不难看出,三年前获批的皖江示范区,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开发后,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飞地经济”成为当地破解土地困局的一步棋。


皖江示范区

  “飞地经济”的出台

  “A市有钱有项目,但没地;B市无钱无项目,但有地。把A市的资金和项目放到B市的工业基地运行,A和B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最终实现两地的共赢。”徐振宇解释“飞地经济”时说。

  早在2008年10月,安徽省相关领导在与上海市时任副市长艾宝俊进行会谈时就曾直言,“我们可以在沿江划出一块地区,让你们上海来搞,承接你们的产业转移。”

  艾宝俊则认为,“开发区异地拓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模式和管理模式能否保证双方的利益。”就此,上海市委研究室建议说:“如能够与当地共享GDP和税收,既体现了上海的服务水平,又增强了上海的发展后劲,无疑一举两得。”

  半年后,时任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一次高峰论坛上谈及“飞地经济”时指出,“安徽正在规划建设皖江示范区,将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区域先行先试”。

  2010年,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使命的皖江城市带获批成为国家级示范区,王三运的想法在皖江示范区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飞地’开发的篇幅与作用已经被强化了。”参与皖江示范区规划的相关专家说。

  不久后出台的“长三角指导意见”中,国务院亦明确指出,长三角应“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显然,国务院的这一表态让各个地方试水“飞地经济”有了底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