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成经济发展新优势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基地,扶持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这一目标,山东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的串联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建立起并联科研体系,不断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最近,一款40G 光模块产品在海信宽带多媒体公司诞生,别看只有巴掌大小,但有了它,从网络运营商到客户终端的信息路就变成更畅通高效的高速路。 海信宽带多媒体公司CTO 李大伟说,“从济南传到青岛,比原来我们用的模块,速率增加了很多,原来是10G 现在是40G ,整个从速率上讲,增加了4倍。” 与以往研发不同,这一技术完全来自海信的海外团队,几年前,海信决定进军光通信领域,但企业自身技术力量却势单力薄,为此,海信在美国建立起光通信技术研发团队,伴随着一批国际一流光通信技术专家的加盟,海信宽带多媒体迅速成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特别是“光纤到户”的领跑者。尝到甜头,海信又先后将光电研发中心建在——“光谷”武汉;与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取得战略合作。 海信集团首席科学家黄卫平说,“其实研发很大程度也是一种合作,因为资源紧缺,时间非常宝贵,技术成本相当大,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来共同围绕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来进行创新。” 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技术创新的组织体系突破区域界线,企业的创新资源、创新舞台一下子放大了许多倍。“链合创新”是潍柴的创新模式,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资源共享委员会,集全球技术攻坚克难,仅新一代节能减排国V发动机项目,就集合了上下游厂商33家之多,涉及国内外技术合作100多项次。在此基础上,潍柴又整合了全球最大的变速箱厂商——法士特和国内第一重型车桥——汉德车桥,打造了一条跨省界跨国界的发动机动力总成生产线。 潍柴研究中心主任李云强说,“这样资源共享,协同开发,通过链合创新,最终给我们客户输出一个非常优化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组合。” 目前,山东省大型国企已在省外国外建立各种研发机构33家,此外,山东各地每年组织40多场院士山东行,先后有70多位院士以不同方式参与合作,目前,山东已成功吸引1300多位专家以并联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创新动力,今年一季度,山东仅省管国有企业科技贡献率就达到15%,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00亿元,同比增加27%。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