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陕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谁能引领陕西区域经济

2011-12-13 16: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5| 评论: 0

摘要: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完美谢幕为世界展示了一个绿色的陕西;西咸新区进入战略层面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助推器;陕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开启了陕西十二五的新篇章整个陕西正以呼之欲出的形象展现着经济 ...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完美谢幕为世界展示了一个绿色的陕西;西咸新区进入战略层面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助推器;陕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开启了陕西“十二五”的新篇章……整个陕西正以呼之欲出的形象展现着经济的实力、活力、张力。

  而未来几年,该省的关中、陕南、陕北三大板块将如何各发其力?谁又能成为陕西区域经济的引领者呢?

  创新发展的关中

  关中对于陕西而言,从古至今,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块儿福地。两年前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再次将关中在陕西、乃至整个西部的重要位置凸显了出来。据此,陕西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来辐射、带动陕南的突破发展和陕北的跨越发展。

  这个率先发展包括,在科技引领的率先作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面发挥率先作用、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发挥率先作用,尤其是在科技引领上更应该发挥率先作用,关中也有这个条件。

  尽管如此,“十二五”规划对关中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从率先发展变为创新发展。于是乎,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片土地上如星星之火一般,正呈燎原之势。

  今年6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厅“西咸新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按照国家战略打造的又一城市新区西咸新区正式亮相。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出台,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省级层面的西咸新区管委会。

  在今年的陕港澳经贸合作会期间,首次亮相的西咸新区不仅以占全部签约项目总数1/4、签约总额80%的冲击力独占鳌头,而且其作为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合作,实现西部内陆创新发展重要引擎的战略角色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据有关分析,以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形态创新和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为追求的西咸新区,正试图在西安、咸阳两大千年古都的结合区域创新绘制中国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蓝图。

  西咸新区提出,要改变过去以GDP为单一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覆盖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特别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在户籍制度、就业、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加快探索。2011年6月通过的西咸新区发展规划凸显以田园城市形象为核心的“三大创新”。

  与此同时,火车北客站通车、市政府北迁、世园会召开、地铁2号线运行……古都西安正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尤其是今年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就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芬芳美丽地绽放在浐灞河边,让这座城市更显生态之美,花的清香唤醒了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再次飞跃的勃勃生机,也见证了西安挺进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让世界知道西安不仅是一座历史古都,还是一座舒适、便捷、宜居的现代城市,是一个人才荟萃、富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是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节能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陕北

  几年前,人们提起陕西的时候,大多会首先想到西安,而如今,随着陕北经济的上位,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聚集到了这里。

  2011年神木、府谷继续入选全国百强县,且名次前移。神木由去年的44位提升到36位,府谷由91位提升到69位。陕西西部百强县总数增加到12家,其中,陕北占据9席,县域经济持续在陕北发力,以百强县为代表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增长极。

  然而,当人们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而欢欣鼓舞时,易受外部影响的单一的产业结构、面积越来越大的沉陷区、越降越深的地下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等问题,也引起各方的关注和思考。

  事实上,陕北的可持续发展早就启动了。2007年榆林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以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等为重点,培育榆林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项目布局中依照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延长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和集约化、深加工、高附加值项目,引导企业走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煤—焦—电、煤—焦—化等深加工的路子,培植出了府谷、恒源、神木北元等20多家循环经济典型。

  而从2011年开始,陕北还将建设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基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工程等若干项目,争取到2015年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外地人初到陕北,最大的感觉就是“风大太阳暖”,而就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也为陕北提供了发展低碳经济,走清洁新能源之路的契机。2010年,经陕西省发改委核准,由华能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的一期装机容量49.5兆瓦的风电项目落户靖边,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200兆瓦,分四期建设。这是靖边县继山东鲁能48兆瓦风电项目之后的第二个风力发电项目。不久的将来,陕北大地上一排排旋转的风车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将以自己的低碳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陕北在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程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已被很多人津津乐道:2009年,神木县率先开始执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走在了全国医改的前列;2011年定边县投入2.5亿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主打绿色牌的陕南

  近几年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为“0”;西部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为“0”;“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排名中,陕南为“0”。这使得陕南成为整个陕西经济版图上的一块短板。

  然而,陕南并不是一直这样默默无闻。据相关资料记载,1988年,陕南地区汉中市南郑县的财政收入首次破亿,达到1.27亿元,随后逐年攀升,至1990年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1992年突破2.5亿元,当年入围“全国百强县”第29位;1993年财政收入达3.6亿元,再晋升“全国百强县”第23位,而被称为“西北首富县”。可惜的是,这种辉煌并没保持多久,7年后,南郑县就盛极而衰。

  陕南位于陕西南部区域,面积69929平方公里,分布着汉中、安康、商洛3市,辖28个县(区),人口922.67万。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汉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同时,陕南也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资源十分丰富。亦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陕西的“小江南”。据此,陕南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路线。

  2010年5月,为了推动陕南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陕西省出台了《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要在汉中盆地、月河谷地和商丹盆地集中布局建设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其中,汉中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油气石化、生物医药和绿色农业六大基地。安康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重点建设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制药、丝绸纺织五大基地。商洛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以新型材料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为补充,形成产业互动、关联配套、循环发展的格局。《规划》的出台,让陕南人民看到了希望。

  西汉高速、西康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更让陕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进入了西安“3小时经济圈”后,陕南便成了西安人的“后花园”。最近两年里,西安市内各大户外媒体和公交车体上,频频出现了陕南各旅游景区的广告。从商南金丝峡到岚皋南宫山,从汉阴油菜花节到紫阳富硒茶文化节,陕南旅游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除了绿色旅游外,陕南的茶叶产业亦不可轻视。

  据统计,截至2009年陕南拥有茶叶机械9870台套,茶叶机制加工企业1310家,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达到80%以上,茶园面积110万亩,茶叶产量2万吨,产值20多亿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