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力 强内力 增活力:湖北省恩施市着力提升市域经济实力
近日,记者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总投资2200万元的游客接待中心施工现场看到,升降机正不停地运送砖块和混凝土,脚手架上工人们或焊接钢筋,或浇筑混凝土,一派繁忙景象。 据介绍,恩施市围绕做大旅游、促大发展的目标,加快建设恩施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力争让旅游产业早日成为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恩施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投资兴建。为加快恩施市旅游产业发展,该公司在投入3400万元修建马鞍龙生态停车场的基础上,今年又斥资2200万元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并承诺加快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地缝、女儿湖等景点综合开发。与此同时,湖北中烟在去年投资500万元用于恩施大峡谷黄鹤楼生态走廊特色民居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500万元,用于生态走廊规划设计和沿线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省住建厅、公安厅、工商局等单位在40多个项目上对恩施市予以支持。 借力而为,加快发展。恩施市以建设“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态走廊为载体,提出了当好湖北武陵山试验区排头兵的目标,积极融入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随着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逐步显现,这些后发优势让恩施市产生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有了理直气壮当好“排头兵”的“本钱”。 近年来,恩施市加大项目招商力度,采取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全民招商、领导带头招商等方式,招商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BT、BOT等方式,促成了旗峰安置小区、机场入口路还建小区等一批项目落地,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1至8月,这个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7.39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85万美元,落实银行融资2.69亿元,实现社会融资4.9亿元,有效缓解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 为激发内生动力,恩施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推行“四个一”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导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的具体责任。同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1121”城乡结对模式已成为常态化机制,100多个市直机关和驻点村互联,从市直机关选派1000名以上党性强、作风实、懂政策、熟悉党务及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驻点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为建设八大生态走廊提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指导等方面服务。 借外力,强内力,让这个市的工业、农业、旅游及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市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1至8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30%;“恩施玉露”、“湖北思乐”、“清江源”、“大山鼎”等品牌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26.9%;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红旗大桥建成通车,后山湾叶挺路改造、航空路客运中心人行天桥等工程基本完工,州城应急水源一期工程、施州大道(红庙至火车站)北端、州委党校入口路改扩建、恩施许家坪机场隧道建设正加速推进,一座“畅通、靓丽、文明、和谐”的美丽山城呼之欲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