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湖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湖南上寮村产业转型:从黑色经济到绿色产业

2011-8-31 15:0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14| 评论: 0

摘要: 黑土地上绿意浓   五岭逶迤腾细浪,伟人一句诗把五岭的绿五岭的美播撒到了全世界。骑田岭就属于五岭之一,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3489人就散居在骑田岭的坡坡岭岭里。   宜章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


黑土地上绿意浓

  “五岭逶迤腾细浪”,伟人一句诗把五岭的绿五岭的美播撒到了全世界。骑田岭就属于五岭之一,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3489人就散居在骑田岭的坡坡岭岭里。

  宜章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3成多煤炭出自梅田镇,而上寮村又是梅田镇的重点产煤地。因为村庄地下到处是煤,非法小煤窑也曾遍地开花,全村3400多名村民中逾7成的人挖过煤。记者几年前多次去过上寮村,村里天空中总是弥漫着黑尘,屋顶都是黑的,连绿色树叶都盖上了一层黑煤灰,放眼望去,黑色笼罩着整个村庄;村里地表下陷,包括村小校舍在内的不少房屋都成了危房;水源也被污染了,井水也喝不得,村民喝水得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戏谑地说:“寮者,小屋也,看来,在上寮,‘寮’字应加上一个新的注释,寮者,黑色也”

  “如今可要改字咯!”陪同走基层的宜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敏说,我看,如今上寮的寮字应改成“嫽”字了,上嫽,上嫽,顶级美好也!“为什么?”中国经济网记者不解,“还是你自己体验吧!”刘敏卖了个关子。

  出得宜章县城,一路向西,一片绿色。在绿荫中前行19公里,进入平均海拔在130米的上寮村。下得车来,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醉人的果香沁人心脾。

  沿着村里盘旋的水泥公路漫步前行,只见两旁全是依山顺势而栽的绿色脐橙树,绿叶在蓝天白云下随风摇曳,随风而散的果香把人诱向果林深处;一座座独具南国风情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之中;穿红穿白的村民点缀着满山满坡的绿,茂密果林中不时飘洒开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山头绿、流水清、村庄美。漫步山绿果香的上寮村,犹似画中游。

  几年不见,那个黑不溜秋的村庄哪去了?黑色土地是如何变绿的?年过花甲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刘贤玉说:“金山银山都会挖空,只有让金山银山披上绿装,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她介绍,村里确立了“由地下变地上,由黑色变绿色,由短期效益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协助政府关闭小煤窑170多家。然而,小煤窑关闭了,这个总面积2.3万亩、却只有1284亩耕地的山村,21000亩山地还分布在最高海拔750米、最低也有75米的骑田岭上;这样一个地理环境的山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村里从省市县请来专家论证,专家认为在这个产“黑金”的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绿金”产业才有出路,首选是种脐橙。但是,当地老百姓的思想却转不了弯。

  “怎么办?要让群众干,干部先做给他们看”村主任刘连红介绍说。几年前,中国经济网记者到该村采访时,刘连红还是村委会的副主任。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刘贤玉是位女能人:采矿、开店、搞汽配,正在热火朝天地干自己的事业时,镇党委和老百姓她推上了村党支书的位置。老百姓此时把目光齐刷刷地看着她,她二话不说,自家投入50万元,承包荒山300亩,开荒、修路、通水电;栽苗、施肥、抓培植。当又红又大的脐橙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后,村民才有了定心丸。如今,上寮村已经推广脐橙6800亩,光这一项全村每年收入达500万元。

  如何把“绿色产品”做成“绿色产业”?2006年5月,上寮村在湖南省工商局正式成立湖南五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导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由村委会出面和村里首批85户村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把85户村民的11000亩山地“返租倒包”,每亩山地每年给付山地责任人200元的租赁费,租赁期18年。化零为整的山地就这样集约到生态公司,公司集中开发脐橙、茶叶、生猪养殖等绿色产业。于是,从地下的“黑色经济”到地上的“绿色产业”,上寮村通过转型迈开了“二次创业”的步伐。几年下来,一个以良种猪、肉牛、水果、茶叶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在上寮村初具雏形。公司的脐橙基地被定为湖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宜章县10万亩脐橙核心示范园、湖南科普示范基地,公司生产的“宜凤”牌脐橙荣获湖南省农业厅无公害食品认证,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100万元。

  今年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黄如意介绍,生态公司现有资产8327万元,在全村976户村民中发展脐橙种植户258户,面积6800亩,带动生猪养殖户156户,年出栏13000头,公司所辖的吉星养猪场年出栏5000头。今年上半年生态公司产值已达4400万元。如今,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80万元,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563元,比关闭小煤窑前的最高收入年份还多2000来元。上寮村村民不出去挖煤或外出打工了,只到村里的脐橙基地、茶园、养猪场、生态农庄“上班”了。

  记者见到今年50岁的黄玉先时,这个已经做爷爷的湖南汉子正在果园里看绿赏果。这位大半辈子在煤窑里过活的汉子看到绿树丛中黄黄的脐橙时,在黑暗的煤窑里过了几十年的他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丢弃了挖煤事业,一次就承包了300多亩山地种脐橙。山坡上,站在翠绿的脐橙树丛中,尝到“绿色经济”甜头的黄玉先,喜悦之情溢得满面阳光,一脸灿烂:“以前搞煤矿一年下来也就挣个10来万,一家人成天为安全担惊受怕。现在好了,种脐橙一年就有20多万的纯收入,安心又安全,何乐而不为?”

  绿色让上寮摘到了湖南省污染严重村的帽子,一跃成为由省环保厅命名的“湖南省生态村”,同时也成了“经济百强村”和首批“小康村”,党支部也成了省、市、县“红旗党支部”。

  然而,上寮人并不满足,39岁的村主任刘连红,这个一脸精明的中年汉子雄心勃勃的向记者描绘了一幅美妙宏图:“今年脐橙肯定大增产,我们马上还要上一条脐橙加工生产线,对脐橙进行深加工。下半年还要组织劳力把14个自然村的通组公路硬化,兴修一批水利工程,把村学校改造扩建。口袋富了,更要脑袋富!”

  蹲点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农村指导农民搞“三夏”的梅田镇党委书记钟驭民。他告诉记者:“像上寮这样靠调整产业结构来推进经济转型的模式在梅田镇已成热潮,全镇涌现出许多种植大户,脐橙、柑橘、南竹、油茶等果木种植面积已近13万多亩,昔日黑乎乎的污水煤山变成了流金淌银的绿色青山。

  郴州市委副书记、宜章县委书记向曙光对上寮村的成功转型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因地制宜抓发展转型,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实践。上寮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乡村样本”。

  蹲点感言:在宜章,“转型”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宜章是名副其实的“煤乡”,已探明的煤储量达3.42亿吨,但该县并没有躺在黑金上吃老本吃资源,而是积极探索新型工业、绿色产业的“两型”发展之路,上寮村只是该县经济转型、“两型”发展的一个样板和缩影。该县走出的“煤—化工—发电”、“煤矸石—新材料”、“煤矸石—瓦斯发电”三大产业的转型之路,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意义所在,也为煤乡作为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出路。记者蹲点中了解到,目前仅山门水煤矿的煤矸石、瓦斯发电至今已发电160万千瓦时,全县已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企业90多家,上半年煤炭工业总产值达19.73亿元,同比增长65.4%。该县还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投入1.5亿元兴水,启动第二轮脐橙优势产业带开发10.1万亩等等,让宜章这个1928年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诞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红色摇篮”,又增添了“绿色”的活力。如今的宜章游人如织,仅今年1-7月,该县迎接游客7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例增长35%、32.7%。黑色煤乡宜章正大阔步走向绿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