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海勃湾区“两个转型”打造区域服务中心
5年来,海勃湾区在推动调整转型这一目标指引下,按照“产业集中、功能集成”的思路,借势城市转型,不断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区域服务中心。 奠定“中心”基础 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变化的精神物质文化的需求,海勃湾区与时俱进地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发展档次,奠定了区域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 ——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海勃湾区加快了人民路商业圈升级改造步伐,带动万联商厦、新锐尚都国贸城等大型商场进一步提高消费服务档次;积极打造和平美食街、乌兰路家居建材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初步搭建起了以城市商业核心圈、特色商业街为支撑,各类专营店为补充的新型商贸服务业发展格局。 ——壮大物流业规模,逐步构建区域性产品集散中心。海勃湾区投资40多亿元开工建设了以汽车、矿山机械、建材等多功能配套服务为主的海勃湾物流园,以化工、冶金、建材产品为主的众利惠农综合物流园,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金裕综合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集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激活现代服务业。海勃湾区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甘德尔山生态景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旅游景点,构建以海勃湾为中心,连接内外、区域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目前已有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黄河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周边的金融服务体系,带动了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广告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发展。2010年,海勃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5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9.2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了114%。 提升服务能力 海勃湾区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升级区域服务中心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现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教育、文化、卫生服务中心。 5年来,海勃湾区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用于新建扩建学校教学楼和设施配套, 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3.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显着提升;切实加大科技投入,5年累计安排科技三项费43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33项,其中自治区级以上24项;繁荣文化事业,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文化活动场馆;积极承办自治区“十二运”开幕式、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扩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购置了多种大型医疗设备,在区属公立医院开设济困门诊、济困病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提供方便;全面实施“便民服务一卡通”项目,实现了医保、票务、购物等一卡多用,让市民尽量多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务。 解决民生问题 海勃湾区坚持抓民生促转型,5年来,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5.1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7.6%。 在抓民生工程中,海勃湾区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几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1.3万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8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动态消除了家庭“零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参保人数持续增长,“零社保”低保家庭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扩大了特殊病种治疗药物范围,群众看病难、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十五”期末的150元/月提高至360元/月,5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近1.3亿元;加快安居性保障工程建设,圆满完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棚户区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和廉租房一期、二期工程,累计建成各类棚户区搬迁改造住房10389套、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836套,并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连续两年实施了“惠民十二条”,切实为居民解决了一批最直接、最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