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补服务业“短板”跨越式发展促经济转型
“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从工业大省到服务业大省,山东正在迈出坚实的转型步伐。 服务业投资首超工业 “十一五”期间山东把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十大产业列入服务业发展重点规划,并实施了税收、土地、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更是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酵母效应”。 5年间,山东省级财政共安排引导资金7.5亿元,支持了247个重点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35亿元。 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上,服务业发展给出了答卷:“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居全国第三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377亿元,年均增长26%;2010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达到2.3:48.8:48.9。 “2.3:48.8:48.9”这一看似简单的数据,让山东人振奋不已。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说:“第三产业服务业投资超过第二产业,这在山东还是第一次,意味着山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作出的努力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经济结构由重变轻开始出现‘拐点’。” 服务业“短板”拉长 在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泰安市,游客多数是慕泰山之名而来。可是由于这里的服务业链条不完善,导致游客留不下来。如今,游客登过泰山,可以到亚洲最大规模的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游玩,晚上可以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如果意犹未尽,游客还可以逛逛水浒文化城。 文化产业的突破式发展拉长了泰安旅游的产业链,昔日的“半日游”正逐渐发展为“二日游”、“三日游”,服务业已成为泰安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记者了解,2010年泰安服务业增加值达756.9亿元,同比增长1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 随着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的实施,省会城市济南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时尚。市民李春燕说,现在全市各处都有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看电影、健身等文化消费场所也很齐全。“外地朋友来了,我再也不用为到哪里吃、住、玩费心了。”她说。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说:“服务业发展了,群众的生活便捷了,幸福指数提高了。同时,扩大了内需,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跨越式发展撬动经济转型 发展服务业是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的枣庄2009年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但记者前不久在枣庄采访时却感受到,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为枣庄带来了新生活力。一辆辆旅游大巴穿梭于各景区之间,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景区内游人如织,昔日的“煤城”正在向新兴旅游城市迈进。 在山东,像枣庄这样尝到转型甜头的城市还有不少。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淄博市的工业生产总值一直位列山东省前三甲。 以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已成为山东人的广泛共识。据介绍,2010年山东省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5年的10.7:57:32.3调整为 9.1:54.3:36.6,服务业占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把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效益的重中之重,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
会员评论